|
根據山西省農機局新型職業農民(農機操作手)培訓工作實施方案要求,為了進一步提高基層農機操作手的業務能力,促進農機工作的開展,婁煩縣農機局委托我校承擔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
婁煩縣農機局組織100名農機操作手,由馮愛東局長親自帶隊,于2017年4月14日至17日在我校進行培訓。本次培訓共分為三個階段: 4月14日,講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國家政策,介紹現代農業與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概況; 4月15日至16日,講解了馬鈴薯種收機械化技術、馬鈴薯與谷子種植技術、農機作業安全技術,進行了農機使用與維護技能的實踐培訓,4月17日上午,進行了職業技能鑒定考核,下午組織學員赴山西現代農機推廣展示服務中心進行現場教學和考察。校內培訓結束后,結合婁煩縣的春耕春播生產,4月20日至21日,我校農機系教師賈首文、王起超、朱艷杰在王小扁副校長的帶領下到婁煩縣進行了谷子穴播技術示范推廣培訓,現場講解了穴播機的調整技術,對農民學員所提出的技術問題進行了現場指導。
為了保證培訓效果,對學員進行了分班和分組,確定了班主任、班長、副班長和學習委員,實行了分班理論教學和技能實踐教學。這次培訓時間緊,任務重,要求嚴,學員們大多都能夠端正學習態度,嚴守學習紀律,嚴格按照管理規定和課程安排參加培訓學習。培訓結束,進行了職業技能鑒定考核,成績合格的學員將獲得國家農機操作手職業資格證書。
本次培訓得到了婁煩縣農機局和全體學員們的一致好評,通過本次培訓,農民學員的理論水平、技能水平、綜合素質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農機系教師與婁煩縣農機局和農機操作手建立了廣泛聯系,為職業教育服務農業、服務農民搭建了較好的平臺。
山西省農業機械化學校是我省農機技術人才的搖籃,近年來堅持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生產一線、服務三農的指導思想,建設了一支理論實踐相結合的“雙師型”農機專業教師隊伍,將農機使用與維護專業建設成了國家中職改革發展示范專業和國家級實訓基地,與各地農機局廣泛合作,舉辦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根據各縣農機作業的區域特點和個性要求定制培訓菜單,承擔農機操作手職業資格與技能等級的培訓與鑒定,進行全程服務,為山西省農機事業的發展做了大量工作和貢獻,發揮了職業教育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歡迎各縣農機局與我校職業技能培訓鑒定處聯系。 |